第931 玄武门之变1 (第1/2页)
萧寒躲在封地,利用这难得的空闲,为庄子以后的发展规划设计,一点一点的铺就道路。
而在他躲起来的时候,外面的世界,却也逐渐脱离了很多人的预料,变得扑朔迷离起来。
这一切的起因,说白了还是年初庆州的事,那场开始的轰轰烈烈,结束的却悄无声息的莫名叛乱。
经过这段时间,朝堂上面的大佬,已经从点点滴滴猜出这是一场基于太子与秦王的博弈。
至于那可怜的杨文干,估计只是一枚被抛弃的可怜棋子罢了,连上场机会都那么稀少。
事件明了起来,所有人再看李渊当时的处理方式,便都有了自己的一番计较。
从他们得到的消息来看,这摆明就是李世民计划发动的,但到了最后的结果,却是各打五十大板?
这突然的转变,是不是就意味着秦王的地位,已经变得跟太子一样?
未来大唐的主人,也不一定非落在李建成的头上?
敏锐的发现这一点后,那些大臣还不等理清其中的问题。
接下来,李世民的行动,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在以后的大唐朝堂上,李世民突然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,开始用自己中书令的职权,对许多大小朝政进行批奏,于一条条法令中,逐步加重自己在朝堂上的重量。
当然,那李建成也不笨。
在看出李世民想法后,他再也顾不上在家养伤,强拖着身体每天都要上朝与李世民争权。
隋唐时间,权力集中的宰相制度已经被取消,取而代之的则是三省六部制。
在这三省六部之中,李世民担任的中书令,则可以说是百官之首,说话分量更是极重!
他甚至依照规矩,可以封驳皇帝所有不合时宜的圣旨,由此可见权势之大。
至于太子,那更不用说,本就有监国之任,协助皇帝处理朝中大事更是分内之事!
所以当这两个职位正面对上,可就苦了其他的一众人!
本来一件事情,处理过后,不管是否得当,下面的人照例施行就可以。
但现在,往往在李世民处理过后,太子又会重新批复一次,拿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再重新下发下去。
这样一来,大唐原本运行顺畅的朝政,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。
那些做事的部门,往往会拿着两份文书面面相觑,不知该如何实行。
秦王?得罪不起!太子?亦得罪不起!至于当墙头草两边倒?不想被人连根拔掉的话,还是收起这个“聪明”的想法吧。
底下人叫苦连天,事情便跟着越拖越久。到了最后,也不知哪位聪明人给出了注意,说是以先到者为准!谁的命令先到手上,就听谁的。
至于晚来的,就用前令不消,后令不遵的理由对付!
这个办法一出,立刻让那些愁的头发胡子一起掉的官员大松了一口气,反正他们有法子做就行,再上面的事,就跟他们没了什么关系。
“好办法”自然流传的极快,只用短短几天,朝廷的办事效率便上升一倍,两方卯足了劲,都想将自己的命令第一时间送至地方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